实验室中几种已知的致癌金属主要包括砷、铬、镍、铍和镉。以下是对这些金属的详细介绍:
1. **砷**:
* 砷是第一个被证实对人有致癌作用的元素,早在80年代末期就有报告证实砷可致皮肤癌和肺癌。
* 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对砷的致癌性更为敏感,接触砷后的隐潜期更短。
* 砷尘埃颗粒的暴露量与其致癌能力密切相关。当暴露量较高时,气管、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的作用增强,可以消除砷尘埃颗粒,致癌能力下降;而当暴露量较低且尚未引发纤毛的消除作用时,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实际摄入量会更多,致癌作用也更强。
2. **铬**:
* 早在1890年,人们就已认识到铬化合物会对人致癌。
* 动物实验显示,铬酸盐如铬酸钙、铬酸锌、铬酸锶及铬酸铅均具有诱癌、致癌作用。
* 铬是唯一一种令人信服的具有遗传性的金属元素,其致癌性取决于其氧化状态及溶解度。
3. **镍**:
* 1932年,在英国和威尔斯的镍冶炼工人中发现了肺癌和鼻咽癌的病例。
* 早期学者认为碳基镍是主要的致癌镍化合物,但近期多数研究则指出含镍粉尘是更为关键的致癌物。
* 可溶性镍化合物因其颗粒小、气雾状的特点而易达肺部导致肺癌;难溶性镍化合物则因其颗粒大、粉尘状的特点而易滞留鼻腔引发鼻咽癌。当两者同时存在时,其联合作用会显著增强致癌的危险性。
4. **铍**:
* 80年代初,关于铍对人类致癌的流行学报道才开始浮现。
* 在美国,对7家铍工厂的9000名工人进行的研究显示,他们的肺癌死亡率显著上升。
* 动物实验也提供了有力证据,显示给大鼠和猴子的气管内反复灌注金属铍、氧化铍、氢氧化铍等物质,均可诱发肺癌。
5. **镉**:
* 1965年,英国首次报道在制造镍-镉蓄电池厂的工人中,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偏高。
* 随后的一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,接触镉的工人其肺癌的风险也显著增加。
这些致癌金属在实验室中需要特别警惕,因为长期接触或吸入这些金属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。因此,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,并妥善处理实验废物,以降低暴露于这些致癌金属的风险。
Views: 17